【藥名】蓖麻油
【英文名】Castor oil
【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】Ricinus communis L
【歸經(jīng)】肺;大腸經(jīng)
【藥理作用】參見蓖麻子條。
【功效】滑腸;潤膚
【考證】出自《唐本草》
【科屬分類】大戟科
【主治】腸內(nèi)積滯;腹脹;便秘;疥癬癬瘡;燙傷
【資源分布】全國各地均有栽培。
附方
①治猥退風(fēng)半身不遂,失音不語者:蓖麻子脂一升。酒一斗,銅缽盛,脂著酒中,一日,煮之令熟,服之。(《千金方》)
②治舌上出血:蓖麻子油紙拈,燒煙熏鼻中。(《摘元方》)
③治舌脹塞口:蓖麻仁四十粒,去殼研油,涂紙上,作拈,燒煙熏之,未退再熏,以愈為度。有人舌腫出口外,一人用此法而愈。(《經(jīng)驗(yàn)良方》)
④治燒傷:3~5%漂白粉上滑液、蓖麻油各等量混勻呈乳狀液。涂于患處,需要時(shí)隔日換藥。(《全展選編·外科》)
生產(chǎn)方式
由大戟科一年生高大草本蓖麻(Ricinuscommunis)種子去殼后冷榨而得,籽含油約45%~60%。將蓖麻子的冷榨油加入預(yù)先配成的3%氫氧化溶液,攪拌加熱至60-65℃,使油中游離脂肪酸充分皂化,加入95-100℃熱水淋洗,靜置,反復(fù)洗滌數(shù)次,分凈皂化洗滌。105℃以下(7.98-14.63kPa)脫水,加入白陶土及活性炭攪拌,脫色半小時(shí),壓濾,得蓖麻油(藥用)。
毒理學(xué)數(shù)據(jù)
醫(yī)學(xué)上作致瀉劑,口服可產(chǎn)生、嘔吐、急腹痛和嚴(yán)重泄瀉。對(duì)皮膚和眼睛有輕微刺激。
蓖麻油,是由蓖麻種子提煉而來的植物油,蓖麻油組成成分有:80%至85%的蓖麻油酸、7%的油酸、3%的亞油酸、2%的棕櫚酸、1%的硬脂酸,可燃但不易燃,溶于,略微溶于脂肪烴,幾乎不溶于水,有輕微揮發(fā)性。
中文名蓖麻油外文名Castor oilCAS登錄號(hào)8001-79-4EINECS登錄號(hào)232-293-8主要成分蓖麻油酸、油酸、亞油酸、棕櫚酸、硬脂酸溶解性溶于,略微溶于脂肪烴,幾乎不溶于水